瓷器是由陶器演化而来的,是中国的伟大发明和创造,中国是瓷器的发源地被誉为是“瓷器之国”。 陶瓷器是人类历史发展过程中日常生活的主要用具,但是,随着时空的变迁,加之人为和自然的破坏,古陶瓷大多已消失殆尽,侥幸遗存至今的又多有残缺,以至人们无法*认识其本来面目。为了使残破的古陶瓷能充分体现其应有的价值,还其本有的历史、科技及艺术等诸多内涵,我们就必须将其修复还原,使之发挥更多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。
瓷器补配修复技术包括以下步骤:
1、在瓷器伤口的母胚处开盲孔,盲孔的直径为2~5mm,过大的盲孔可能会破坏母胚的结构,并打孔装固定杆;
2、根据所述瓷器伤口的形状,用裁剪工具剪取所述瓷器伤口形状大小的金属网片,所述金属网片在靠近所述固定杆一侧绕包所述固定杆,形成一个相对固定的支架;
3、用塑形材料在所述瓷器完好的部位,跟所述瓷器伤口相应的部位进行取模,形成塑形模,然后把所述塑形模转移到所述瓷器伤口的取模侧用作衬垫;
4、用组织材料将所述支架包裹,然后在所述塑形模的相对侧用刮批工具对所述组织材料进行刮批,修复所述瓷器伤口;
5、所述刮批完成后,将所述塑形模取下,等所述组织材料完全硬化后,将修复部位打磨光滑;
釉面锈蚀制作陶瓷器由于年代久远,有传世品,也有出土的,釉面表层有各种变化,常见的有:土锈,是因为陶器长期在地下埋藏,受到土中水和酸碱盐的侵蚀,使器物上附着了坚硬牢固的泥土;水绣,长期在土中埋藏的瓷旅由于受土中的碳酸钙镁盐类及氧化铁,碳酸铜等物质的侵蚀,使器物表面附着了一些灰白色的沉积物,有些颜色呈铁红或铜绿色;银釉,出土的汉代器物中常会发现有一层银白色金属光泽的物质,这主要是釉色中的铅受地下环境的影响而生成的金属氧化物,它是年代久远的象征。以上这几种釉表面的锈蚀修复时可采用以下几种方法操作:土诱可采用吃“502”强力粘合剂、或漆皮汁(虫胶酒精溶液)、清漆等喷在需要做绣的部分,然后将研磨好的黄土(有些发白的土绣可将黄土中加子)撤在上面,干好即成土锈,也可—将胶与泥浆混合用牙刷弹、或镦、刷做出点状或斑状土绣。水锈可采用扑撤法,方法是将清漆、漆皮汁,喷或刷在需要作水锈的部位,然后将滑石粉或其他颜料粉末扑撤在上前用水喷湿,502遇水后泛白。还可采用复分解法,即将需做水锈部分刷上一层硅酸钠水溶液,再用5%的稀盐酸在涂层表面刷一遍,盐酸遇硅酸钠后发生复分解反应生成白色盐类物质。银釉:可采用清漆中加银粉刷喷的方法,也可采用云母粉硅酸钠溶液刷涂,然后再涂稀盐酸,硅酸钠与稀盐酸发生分解反应产生一层带有云母光泽的盐类物质,反复做几次,“即可出现银釉的效果。还有一种方法是利用“银镜反应”制取出氧化银中的银,也可采用银箔中的银粉,然后用清漆调匀,喷刷在器物上,有些部分在未干时可吹上一点黄土,这种方法做出的银釉效果逼真。
陶瓷修复技艺其实是中国古老的一项传统技艺,《景德镇陶录》中就记载了景德镇陶工粘合碗盏的方法。“粘碗盏法,用未蒸熟面筋入筛,净细石灰少许,杵数百下,忽化开入水,以之粘定缚牢,阴干。自不脱,胜于钉钳。但不可水内久浸。又凡瓷器破损,或用糯米粥和鸡子清,研较胶粘,入粉少许,再研,以粘瓷损处。”这也许是早的关于陶瓷修复的记载了。